安博棋牌app官网版扎根东莞,长期服务于真空泵领域内设备及配件的高科技企业,服务全国。另外需要爱德华罗茨泵油 的也可以来找我们
2018年受中美贸易战、资本领域去杠杆等重大事件影响,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放缓,创新领域由于正处于发展壮大过程,多数仍处于投入大于回报的阶段,因此不少公司在创新领域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但即便外部环境存在种种不利因素,依然有不少公司通过提前预判风险、降杠杆、稳健经营、精益管理等各种手段和措施,使得企业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中表现出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成长性,预计未来两至三年,随着泡沫逐渐出清,货币及财政政策企稳,这些企业的创新力将转化会巨大的经济效益,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能见科技致力于能源创新,始终关注该领域的创新活动,目前已累计报道数百家能源创新企业和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交叉对比分析,对外发布2018中国能源企业创新力榜单,并同期举办榜单发布会暨能源创新高峰论坛,以表彰优秀公司,激发更多社会资本关注能源创新,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投身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之中。
2018中国能源企业创新力榜单由10个类别组成,共有100家公司入围。10个类别分别是:综合类;燃气类;电动汽车类;储能类;新能源制造类;新能源投资类;新能源应用类;电气设备类;创新创业类;风险投资类。
其中综合类仅限于年营收超过500亿以上的规模公司,其他类别不设规模限制,评选依据主要看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以及三季度的营收及利润上涨的速度、研发投入占比、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数据,并结合公司近一年来的重大创新活动,每个类别选出10家优质公司。
电动汽车三电类企业入围名单,共计12家公司,届时将通过专家评审和读者投票共同产生10家获奖企业。
(投票规则: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每人只能投一次,可以多选)
公司是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 15 年的发展,公司已经从单一的变频器供应商发展成机电液综合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梯、空压机、工业机器人/机械手、3C 制造、锂电池、起重、机床、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塑胶、印刷包装、纺织化纤、建材、冶金、煤矿、 市政、轨道交通等行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工业网络通信等核心技术,坚持技术营销与行业营销,坚持为细分行业提供“工控+工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及进口替代的经营策略。在新能源汽车、锂电领域确定了领先地位。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已经成为行业标杆产品,公司成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供应商。
2018上半年,公司各细分业务中,新能源汽车业务(电控、动力总成等)收入增速最高,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96%。在新能源乘用车新领域,公司部分定点车型已实现批量销售,公司正在开发的第三代动力总成产品,预计年底推向市场。
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公司正积极推进国内多家主流车企的定点合作,现有客户如东南、猎豹、威马等也有较快增长,今年预计收入望达到1亿元以上,2019-2020年预计有望实现较大的业绩贡献。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业绩均有一定的波动,但汇川技术持续加大在乘用车领域研发投入,前三季度投入5.15亿,研发占比营收高达13%。截止三季度末,研发人员超2000人。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三大业务板块:锂产业、汽车产业及智能机电产业。锂产业是公司正在着力发展的产业,该产业主要包括锂矿采选、碳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掌握了丰 富的锂矿资源,在锂瓷石矿方面,拥有5处采矿权、8处探矿权;公司为澳大利亚上市公司Tawana单一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拥有西澳大利亚巴尔德山(Bald Hill)项目50%的权益,该项目矿区面积近800平方公里,已勘探高品位锂资源量超过2,600万吨, 资源储量丰富。报告期内, 公司重点开采的矿区有宜春新坊钽铌矿和宜丰狮子岭矿,年采矿总量120万吨左右;选矿主要在泰昌矿业及宜丰矿业完成, 合计年选矿能力在120万吨左右,巴尔德山(Bald Hill)项目锂辉石矿项目于2018年3月开始试产,产量稳步提升,目前部分精 矿已经运抵国内。锂云母高效低成本提锂技术已经在公司年产5000吨碳酸锂生产线上得到了认证,产量和品质保持稳定。
汽车产业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拥有三大业务平台,九龙汽车、宜春客车厂及江特电动车,产品涵盖电动乘用车、电动商务车、新能源客车、电动物流车和特种电动车。公司。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超过50个、传统燃油车公告目录超过60个,产品涵盖乘用车、公交车、物流 车等车型,产品种类丰富,能够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公司拥有较强的新能源研发能力,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 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司建立完善了海外、大客户等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销售奠定了基础。
公司打造了从锂矿-碳酸锂-正极材料-新能源电机-新能源汽车较为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使得公司在成本、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样的战略部署也同时推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公司业务分为新能源业务和非新能源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覆盖锂电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 包括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能源管理服务业务。非新能源业务包括服装品牌运营、类金融及 创投业务。锂电池材料业务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和未来发展重点。
公司从事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种类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 液。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包括钴酸锂系列产品、三元材料系列产品、锰酸锂系列产品及三元材料前驱体;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复合石墨及硅基负极材 料;锂电池电解液产品包括各种规格型号锂电池电解液及其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公司产品主要销 往中国、韩国、日本等区域,客户主要为国际国内主流的锂电池制造商,包括 ATL、LGC、CATL、 BYD、SDI、国轩高科、比克、力神等,应用领域覆盖各类数码消费类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及储能电池。
多年来,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围绕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客户需求,与国际前沿的研发理念保持同步,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导者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者。
(1)正极材料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杉杉能源技术中心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围绕开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理念,持续为市场输送新产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凭借杉杉能源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投入,杉杉能源始终保持在钴酸锂领域的领导地位,并成功攻克 4.45V 高电压钴酸锂产品,拥有全球独占 地位。公司的高镍三元材料技术也已突破,将逐步扩大高镍三元产品的市场份额。 公司自主创立了独特的表面修饰技术、体相掺杂技术、颗粒搭配和特殊烧结工艺,生产出全球领先水平的正极材料。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 4.45V 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高温存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主要应用于高端 3C 领域,为全球首款 4.45V 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独占地位。三元产品不断向高镍和单晶方向发展,公司单晶 523 三元产品,同比市场上的大单晶 材料,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更低的残锂,在满足高容量的同时,仍能兼顾 EV/PHEV 等新能源汽 车电池所需的长循环性能要求;单晶 622 三元产品,在高电压高容量的基础上,同时兼备长循环性能;高镍 811 三元产品,容量高达 200mAh/g,低残锂,循环性能优异。
(2)负极材料的技术和研发优势:自 1999 年开始进入负极材料行业,经过近 20 年的技术沉淀,负极公司拥有近百人的材料和电芯技术专家团队,已有授权发明专利 58 项,国际专利 2 项。负极公司在负极材料机理研究方面 (颗粒形状和加工性能关系、粒径和倍率关系,比表面积和快充关系,粘接程度和膨胀关系等) 取得了较大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产品和技术开发中。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市场化的研发理念,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居行业领导地位。公司在动力用负极材料方面,产品领先全球。低温快充高能量密度的 QCG 系列是行业内第一款快充兼容高容量的负极材料,产品供不应求,已大量供应 LGC 和 CATL,再加上配合高容量三元 正极的 SS1-P15 系列,适合高容量圆柱电池的 EMG 系列,以及燃油车用 48V 低电压供电系统的 CP 系列产品,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与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就下一代 电池所需的负极材料达成了供应意向;高容量的硅合金负极材料已产业化并可满足新能源乘用车300wh/kg 性能要求,已对 CATL 实现供货,2018 年上半年开始逐步放大硅合金负极产能以及增加 硅合金负极的客户群体。
消费类产品方面,公司已大量供货 ATL 及 LGC,并且公司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产品已 通过 ATL 和 LGC 审核,未来会逐渐上量,公司将在巩固动力产品龙头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消费类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地位。石墨化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成石墨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公司的箱式炉在温度能达到 3000 度以上的前提下,装炉量更大、耗电量更低,产能扩大后,有利于公司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的降低,提升成本优势。并且公司还是国内第一家在石墨化加工中采用吸料天车进行投料,再配合密闭气力 输送系统,不仅能控制微粉扬尘,还能提高出炉实收率,提升经济效益。
(3)电解液的技术和研发优势:电解液在原有研发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研发队伍,将侧重基础研究、技术支持、 特殊和新型添加剂的研发、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的研发。公司坚持引进技术专家和与研究 机构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机制,开发出抢占市场的拳头产品。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在与高比能量正极材料匹配的电解液方面取得突破,攻克了高镍高电压电解液存在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问题。如公司生产的高电压钴酸锂电解液,具有较强的循环性能;高镍动力电解液也已进入中试阶段。 六氟磷酸锂方面,公司与巨化股份合资合作,致力于开发高品质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技术, 对六氟磷酸锂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动态结晶、反应钝化等工艺改进,其产品质量将达到甚至高于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六氟磷酸锂企业主要以静态结晶为主,公司采用动态结晶工艺,结晶完整,粒 径均匀,流动性好,酸度低,不溶物低,制成的电解液导电性能好,能够配合高镍正极材料提升 锂离子电池整体性能。
截至 2018 年 6 月末公司拥有正极材料产能 5 万吨,负极材料成品产能 6 万吨,电解液产能 3 万吨。公司长沙高新区年产 10 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规划,其中一期一阶段 1 万吨项目已于 2018 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公司将通过有效产能的释放和规模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提 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在正极材料行业的市场地位。内蒙古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规划,其中一期 6 万吨项目已于 2018 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大大缓解负极前端有效产能不足 的问题,再加上内蒙古的电价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杉杉负极材料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以及锂电池回收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
201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06,989.37 万元,同比减少 45.8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转让了持有的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 限公司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影响,扣除转让普莱德的处置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业绩的影响后, 净利润同比增加 36.55%。
2018 年上半年公司以 6.5GWh 的装机量领先同业,市场占有率为 42%。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为 718,756.6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4.92%。2018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幅度调整、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进一步规范的情况下,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在市场销售方面,公司在国内市场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金龙和江铃等品牌车企以及蔚来、威马等新兴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根据中汽研数据,公司 2018 年上半年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装机量的市场占有率达 40%、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装机量的市场占有率达 49%。公司在海外市场进一步与宝马(BMW)、戴姆勒(Daimler)、现代(Hyundai)、捷豹路虎(JLR)、标致雪铁龙(PSA)、大众 (Volkswagen)和沃尔沃(Volvo)等国际车企品牌深化合作,获得其多个重要项目的定点,配套车型将 在未来几年内陆续上市。
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目前在宁德、青海、溧阳建有生产基地,在宁德、德国慕尼黑设有研发中心, 在中国香港、法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建有办事处。报告期内,为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逐步 提升基地产能,其中溧阳基地已于上半年正式投产,并开始筹划在德国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同时,公司一方面持续推进与上汽、东风、广汽等下游重要车企客户的合资合作,与下游领军企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优质供应商的技术、商务合作,以保证技术领先、成本领先。
2018上半年,公司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为 174,734.47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23.5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19.44%。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客户需求旺盛、公司锂电池材料新建产能投产带来的销量增长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价格提升。
继电器产品作为宏发电声的主营业务,共有160多个系列、40,000多种常用规格,年生产能力接近 20亿只,且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数千余种特规产品及承接OEM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 交通、信息、生活电器、医疗、国防等行业,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中国上海、北京、四川等地建立本地化营销及服务网络,具备了全球化的市场运作和技术 服务能力。 2018年(第31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排名,宏发电声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的第10位,同时列百强专利水平第7位,利润总额和出口创汇第10位,继续位居继电器企业首位。宏发不仅被国家 科委授予“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先进企业”;还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首批认定为“国家汽车 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继电器行业唯一的入选企业。
公司拥有继电器行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先后成立中国继电器行业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内外继电器行业标准。
公司拥有中国继电器行业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继电器检测 中心。测试能力及测试结果获得德国 VDE、北美 UL 和中国 CNAS 认可。同时执行 10 余项国际和国 内标准,如 EN61810、UL508 等。2007 年公司与 VDE 签署首选合作伙伴协议,全球元器件方面唯 一一家。公司获得 VDE 全球第一家电表继电器实验室 TDAP 认可,并且具备上海通用汽车(GP-10) 认定的实验室资格,公司化学分析实验室获得 CNAS 实验室扩项能力认可,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具有公信力的 ROHS 符合性检测数据和报告。
汽车继电器由于国内整车市场环境变化进入调整期,业务增速减缓,上半年累计出货 5.04 亿元, 同比下降 1.6%。 报告期内,公司新门类产品汽车应用电子产品、真空泵、真空灭弧室、连接器、薄膜电容、 氧传感器等产品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积累工程案例及供货经验,探索完善市场渠道,上半年产业化进程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效果逐步体现。其中,氧传感器上半年销售金额同比增长 387%, 线%,模块和控制器销售实现零的突破。
公司在国内已初步形成厦门及周边、四川中江、浙江舟山“三大基地”建设规划构想,目前 已有新增低压电器厂房、海沧工业园、西安宏发、漳州宏发生产基地的投入使用,缓解了公司未 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公司产品出口的占比较高,积累了长期的海外管理经验,公司将积极稳步推进全球发展,甚至谋求海外并购整合,加速提升公司主要产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
受政策影响,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但长远看,新能源汽车方向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市场回暖,宏发股份车用继电器业务将有望重回高速增长的态势。
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倡导开采“城市矿山”, 突破性解决了中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 的关键技术,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天津、江苏、浙江、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和南非 德班市建成十六大循环产业园,建成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大循环产业链,钴镍钨资源回收与 硬质合金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产业链,废渣、废泥、废 水循环利用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年处理废弃物总量三百万吨以上,循环再造钴、镍、铜、 钨、金、银、钯、铑、锗、稀土等25种稀缺资源以及超细粉末、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原料 和材料、塑木型材等多种高技术产品,形成了中国最完整的稀有金属资源化循环产业链,是 世界最大钴镍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世界最大超细钴粉制造基地、世界最大三元动力原料再 制造基地、世界领先的废旧电池、电子废物与报废汽车循环利用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国家城市矿山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2018上半年,公司继续围绕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循环价值链,积极构建“1+N”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先后与80多家车企、电池企业签订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协议。
目前,公司已建成荆门-泰兴-余姚三大锂离子电池 三元材料前驱体智能制造基地,建成以无锡为中心的世界先进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以格林美武汉园区为中心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基地和以格林美荆门园区为中心的废旧电池整体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基地;建成武汉、无锡和荆门三大动力电池拆解示范中心; 建成武汉圆柱PACK自动生产线组/天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生产线、车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工程研究平台,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初步成型,绿色+智能制造动力电池原材料引领行业水平。
此外,公司采用废弃钴镍钨资源、废旧电池、废旧硬质合金等循环再造高技术含量的钴镍钨粉 末材料,生产的超细钴粉和超细镍粉成为被全球硬质合金行业认可的优质品牌,公司成为全球最大钴粉制造企业,超细钴粉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0%、50%以上,超细镍粉成为世界三大镍粉品牌之一。
目前,公司动力电池用三元材料前驱体主流供应CATL供应链、 三星SDI与ECOPRO等国际主流客户,并获得LGC、BYD等国际主流企业认证。同时,公司全面快速突围高镍主流产品关键技术,NCM高镍前驱体已通过LGC认证,NCA前驱体已与ECOPRO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并已建成2万吨/年三元材料高镍前驱体生产线。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占营业收 入比重57.54%,该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厚的有利支撑点。
此外,钴镍钨板块营业收入153,254.35万元,同期增长55.01%。以钨钴硬质合金循环利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稀缺资源回收与高端工具再制造合作,建成覆盖高端智能工具的钴镍钨全生命周期闭路循环体系。
公司秉持“产品为王、人才为本、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和输配电设备两大板块,其中合肥国轩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业务为主,东源电器以输配电设备业务为主。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拥有雄厚的技术实 力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000余人,博士10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1人、科技 创新创业人才1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特支计划1人、安徽省百人计划1人、安徽省战略性新 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6人、合肥市百人计划3人、庐州英才2人、安徽省外专百人计划项目2人、合肥市友谊 奖1人、多位欧美留学博士及海外专家等优秀人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282项,其中发明专利1135项;专利授权108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 权241项(含22项国际专利);公司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99项,其中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114篇。
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已拥有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湖南中车、上海申龙、吉利汽车、中 通客车、南京金龙、安凯客车、江淮汽车、众泰汽车、奇瑞汽车、北汽福田以及湖北新楚风等一批战略性 合作客户,并与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等建立了常年战略合作模式。
凭借在动力电池市场多年的企业信用和良好的商誉,公司积极联合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共建锂电生态 圈,并通过“镍钴锂资源—电池四大材料—电芯及PACK”纵向垂直布局,在采购管控、生产管理、成本 制、质量一致性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构建领先优势。
2018年上半年,动力锂电池市场竞争激烈,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推动下,整个锂电池行业将向中高端领域进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8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 收入260,671.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55.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7%。 得益于公司集中研发力量,推进核心优势产品的产业化。公司通过材料体系优化、电芯结构设计改进、设备控制能力提升等措施,开发出单体能量密度超180Wh/kg的电芯,并成功产业化应用于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等下游客户产品中,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实现了与三元电池并驾齐驱。
公司自主开发的三元电芯产品已完成设计验证,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10Wh/kg,并交付下游客户。随着青岛国轩、合肥国轩各一条年产1GWh三元电池 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合肥国轩电池年产4GWh三元电池生产线年下半年投产,以及下游客户新车型 陆续上市,三元电池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多元材料前驱体等前驱体材料, 客户范围涵盖中国内地、日本、韩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市场涵盖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储能市场领域以及数码消费类电子领域,其中车用动力高镍多元材料在国内率先量产,目前已大批量应用于国内外高端电动汽车。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储能用多元材料,该产品已大批量用于国际高端储能市场;公司高倍率产品在国内航模、无人机等 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下一代动力高镍多元材料已批量投产,其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产品具 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给予支撑未来经济发展和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厚望。电动汽车的核心是锂离子电池,而从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供给格局来看,锂电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中国、日本、韩国基本垄断了全球锂电池供应。由于我国锂电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公司不断优化研发体系、细化研发职能及制定技术研发战略,设立“锂电材料研究院”负责锂电材料 基础研究及新产品开发,设立“锂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负责量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以及技术 成果转化。两个研究院相互协同,效果显著。公司考虑技术因素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制定研发战略,将产品开发分为三类:一是集中力量重点开发当前市场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快速反应,精准营销;二是提前研发2-3年后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技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三是专人负责跟踪研究未来战略性的新材料、新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公司根据研发战略成立专门项目小组,明确责任、要求及纳期,开展包括立项、产品设计、小试、中试、量试在内的多项工作,逐步推进研发工作,同时由公司运营管理部对各重点项目进行考核管理。项目结题验收后,项目组将总结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之后的项目开发积累经验。
英搏尔是一家专注于电动车辆电机控制系统技术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系以电机控制器为主,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电子油门踏板等为辅的电动车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低速电动车、场地电动车等领域。
公司除了在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和电子油门踏板等产品上持续投入外,同时也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源等相关产品上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公司研发的高速高效铜转子电机开始小批量供货,同时配套新能源汽车的DC转换器、车载充电机以及电源集成三合一产品已经技术定型,即将进入量产。
公司的电机控制器产品经历了从场地车、中低速电动车到纯电动乘用车的逐步升级。电机控制器是电动车辆中最核心、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其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涉及成百上千个电子元器件的优化组合,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单元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及复杂程度远高于传统汽车。公司在控制器生产制造工艺上不断创新,形成产品市场领先的性价比优势。
在原材料方面,公司采用国际一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选用了国际先进的MOSFET以及IGBT作为功率器件,选购国际一流的原材料,加上公司领先的技术优势、严格的产品控制标准,有效地实现了产品性能的优异性。公司电机控制器种类众多,并形成了多项知识产权,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新能源电动车、中低速电动车、场地电动车等领域,控制功率覆盖范围为1.5kw至60kw。
公司相关产品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2018上半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器产品销量维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是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行业补贴往更高续航里程车型的倾斜,对于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及电机控制器产品的需求愈加迫切。公司的新型电机控制器MC39系列产品可实现300V以上的电压等级,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预计下半年开始将逐步量产。
电机控制器方面,公司的电机控制器等产品在中低速车市场领域保持了稳定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北汽、江淮、康迪、众泰等老客户保持了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新开拓了长安、奇瑞、通用五菱等客户。公司还在积极 的建立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技术和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的中压产品MC3336-A850和MC3336-E450 系列仍为市场主流产品,同时公司储备的MC39系列产品技术定型,性能稳定,预计下半年将开始量产,该产品的电压等级 范围为300V以上,可适用于A级车以上市场。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源及电源集成产品进展顺利,预计下半年将逐步推向市场。
2018 年上半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锂电池厂商面临一定 的经营压力,少数厂商出现经营困难,客户违约风险加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下游客户的成本控制压力,坚持走中、高端产 品路线,提升和完善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扩大产能以缓解产能不足,负极材料领域实现稳健的盈利和增长。2018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84,445.87 万元,同比增长 33.81%。
产能扩大有条不紊进行,江西紫宸通过在现有生产基地推进产能扩建设项目的实施并逐步投产,2018 年公司负极材料产能有望达到 3 万吨;另一方面,公司江西/溧阳紫宸正有序推进和落实募投项目建设,预计募投项目将在 2019 年逐渐投产,公司将逐渐达到年产 5 万吨的负极材料生产能力。
在锂电设备领域,公司加速推进浆料分散处理、补锂、 分切、注液、特种膜涂覆等自动化工艺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认证,致力于提供锂电制造自动化 工艺设备整线解决方案。
隔膜领域,公司已完成基膜、涂覆材料、涂布设备和隔膜涂覆业务协同的良好布局,持续加大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在现有水性 PVDF、陶瓷涂覆的基础上开发芳 纶、油性 PVDF 等新型涂覆工艺,并推动油性 PVDF 涂覆隔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认证,致力于技术 革新和提升锂电池安全,2018上半年公司隔膜涂覆及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8,591.90 万元,同比增长 32.67%。
基于隔膜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空间,致力于构建隔膜类业务的产业协同效应,2018 年 7 月 3 日,公司以现金 2.62 亿元收 购宁波鹏丰持有的溧阳月泉 66.67%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与全资子公司香港安胜合计持有溧阳月泉100%股权,后续将逐步实现基膜的认证和量产。
铝塑包装膜是唯一未充分国产化的主要锂电池材料,目前国内厂商仅占约 10%市场份额, 国产化替代空间依然较大,公司 2018 年继续加大在铝塑包装膜领域的研发工作,着重提高工艺、设备的稳定性,提升产品生产制造的良率。
石墨化加工是负极材料原材料制造的关键环节,为打造负极材料业务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 建立可控的石墨化加工配套产能,公司在不断提升控股子公司山东兴丰的产能的同时,通过山东 兴丰进一步增资内蒙古兴丰,并规划实施内蒙古兴丰石墨化加工产能建设,着力提升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配套的石墨化加工能力,预计 2018 年底将部分投产。
负极材料为公司业绩贡献最大增量,2018年上半年,占公司主营业务61%的负极材料营收同比增长33.8%,并且毛利率达到39.2%,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在经营模式上,公司与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减少向风险较高、回款较差的中小客户供货,这种策略使得公司能够享受到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国际化推进带来的红利,锂电设备业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三星、Dell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导厂商,以及科沃斯、 iRobot等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专业智造品牌厂商。本集团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及镍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新型智能产品领域。
电池板块一直被认为是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动力电池领域,集团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分别应用于电动商用车和电动乘用车 领域,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续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难题。目前,集团已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通过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
2018上半年,公司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取得了良好的销售增长,行业地位持续巩固。
真锂研究的数据表明,动力电池国内市场前9个月累计有22家企业年度装机量超过100MWh,合计总装机27.81GWh,占同期装机总量的92.9%,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就合计拿下64.7%的市场份额,寡头形象已现,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剧增。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此前一直处于龙头地位,近年来被宁德时代超越,但技术积累深厚,目前正处于分拆阶段,未来仍具备高速增长的基础。据了解,比亚迪电池业务的分拆正在提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充比亚迪的规模。比亚迪青海南川电池工厂于2018年6月27日正式宣布下线,工厂建成后比亚迪的电池产能将达到24GWH。到2020年,比亚迪计划将总产能扩充到60GWH。此外,比亚迪跟长安汽车日前也发布了合资建立年产10GWH电池工厂,该工厂的电池将专供长安汽车。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箱式电力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是中国最大的户外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 成商、中国最大的箱变研发生产企业。基于在箱式电力设备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延伸,公司成功开拓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网和新能源微网两个全新业务板块。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充电运营公司,公司首创了世界领先的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是国内唯一实现充、放电双向流动功能的系统,可通过低谷充电、高峰卖电为国家能源的平衡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并自主研发了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大数据云平台,全国公共充电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同时也印证了充电网的技术路线符合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迎来了成长的新拐点,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保障。智能充电网是解决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的唯一有效途径,充电生态网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是业内最先提出汽车充电生态网技术路线并践行的企业,其设计理念充分契合未来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后的充电需求。充电生态网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单桩无法解决的规模化汽车无序充电问题,“智能充电网”是未来充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司基于对汽车充电产业前瞻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技术的把控,搭建了充电网的“十大研发中心”为支撑,凝聚了1000人的创新研发人才团队,获得了1071项专利技术,创新引领了充电网的17项关键 技术,引领了世界充电网技术的发展。 充电网也是一个小型复杂的微电网:充电网对上连接着配电网,和电网间通过微调度形成智能互 动,对下和电动汽车间形成安全智能充电和汽车大数据应用,对客户通过互联网链接需求和个性体验, 在能源端实现低谷充电、高峰卖电,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充电网涉及技术的多学科、控制的多 系统、问题的多维度、应用的多场景,形成了高度复杂的汽车、能源、人之间的技术和应用的新链接、新融合。 同时,特来电通过与政府、车企、电池企业,以及以滴滴、支付宝为代表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强强联合,在全国建立了88个公司,其中有39家国有车企及政府平台企业成为了特来电充电网的合伙人股东,充分利用国家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和机制,实现了充电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充电网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搭建世界最大的智能充电网技术 架构,引领汽车充电行业的发展,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的人、车、社会共赢的和谐绿色新生活。
公司已在全国范围59个城市划分500多个充电热力区域,孵化培育潜在优质快充站,为共建模式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已成功中标宝马在国内14个城市80家4S店的充 电桩投建项目,届时公司与宝马将以共建模式投建。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及充电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50%;毛利 润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00%。
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累计成立子公司88个、项目落地城市288个,累计投建充电桩19万个,上线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超过11万个,充电网格局基本形成,累计充电量超过10亿度,是国内首家充电量突破10亿度的充电运营商。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投建及上线运 营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公司的充电技术水平一直位于行业领头羊。2014年,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2015年,公司对外发布CMS主动柔性充电系统;2017年10 月份公司发布了“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创造性的把电动汽车充放电融入新能源微电网。2018年,特来电十大研发中心攻克了包括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充电弓和无线充电技术、乘用 车无人充电机器手、基于区块链计量计费和分布式交易结算技术以及变、配、充、放、光、储一体化 集成技术等十七项支撑电动汽车充电网的关键技术。
上一篇:君禾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