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棋牌app官网版扎根东莞,长期服务于真空泵领域内设备及配件的高科技企业,服务全国。另外需要爱德华罗茨泵油 的也可以来找我们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3年8月,广东省信宜市作协接到广东省作协“挂镇联村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选派会员对应各个镇的挂联。接到通知后我立即着手相关工作,先后从信宜地级市以上作协会员中选派18名会员,挂联到了信宜市的每个镇。我本人挂联的是信宜市贵子镇,一直与该镇的领导及相关农户保持密切联系,并多次前往采访,为正在创作的长篇乡村题材小说《十八度紫与二十度绿》丰富素材。
作为信宜市作协主席,我一直在积极创造机会,整合各种资源,组织我们基层作协的广大作家深入乡村,开展体验生活、采风创作等活动,尽一切努力确保这类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同时也会牵线搭桥,鼓励引导有创作意向的作家自行下乡走访、体验生活。每次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作者都要提交文章。文章主要在信宜市作协的公众号“文学港”和本地的内部交流刊物《信宜文艺》上发表推介,特别优秀的作品还会推荐给公开发行的报刊。这种做法的成效颇为可观,部分发表在地级市报纸的采风文章,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源流》《青年作家》《广东文坛报》等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刊物转载。如今,“挂镇联村创作计划”已经开展一年多了,在断断续续的长篇创作之余,我回顾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与收获,有感动、有欣喜、有遗憾,也有期待。特别是每每想到自己挂联的贵子镇,我总想表达点什么,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造访贵子镇是在几年前的春天,跟随几位来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研究地方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教授,到贵子寻访“函口所遗址”,采访、收集相关文物资料。因为我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所以很多文史研究机构研究员、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要到信宜了解收集情况,总是先找到我,然后才联系对口单位,多数情况下都是我全程陪同。
这次到访的教授们要寻访函口所遗址,这缘起于他们在《信宜县志》中看到的一段记载:“明代中叶,函口仅是一处百户戍守的哨所,万历元年(1573年)百户丁希舜署副千户,万历四年随高州参将陈璘征罗旁有功,升神电卫,世袭指挥同知,立函口所守御。”他们都觉得这段记载字虽然少,但信息量丰富。从这个史料可知,函口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在明朝中期就建有哨所,还是“百户所”,但驻守的官员却是“副千户”,名叫丁希舜。后来,丁希舜因为跟随高州陈璘将军征讨罗旁(今郁南县境内)暴乱有功,升了官,战事平息后以指挥同知的身份在函口驻军守卫。
为了带好路,我做了些功课,从查阅到的资料得知,神电卫为明代广东防御海盗、倭寇侵扰的24个海防要塞之一,隶属前军都督府广东都司,管辖电白、茂名(含今高州市、茂名市茂南区)、信宜、阳江和吴川等县的治安防务工作。指挥同知是明代的官名,全称为“指挥使司指挥同知”。有史料记载如下:“明初,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品秩并同。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同知属朝廷武职外官,品级待遇相当于京城王府一等侍卫。也就是说贵子镇的这个函口所,曾经有过从三品的朝廷官员驻守,可见其重要性。
春天的大山深处,总是云雾缭绕,我和几位教授一起拍了很多仙境一般的照片,并按之前的联络名单拜访了当地村委会领导和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但他们的回答并不详细,我们始终没能找到函口所遗址。有些痕迹不见了就是不见了,找不到就是找不到。这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的重要原因。
不过,那一次寻访也并不是全然无功而返。我们没找到函口所遗址,却无意间闯进了一间已存世300多年的太保庙。负责管理太保庙的大爷告诉我们,太保庙是当年负责守卫“函口城”的驻军首领所建,供奉的正是陈璘将军。陈璘将军曾远征高句丽,因屡建战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太保庙至今香火不断,每逢过年过节都有乡亲前来拜祭。太保庙的建筑整体也保存完好,是市一级文保单位。
第二次造访贵子是在仲夏时节,我作为信宜市人大代表调研组的一员参与调研贵子镇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炎炎烈日下是一片翠绿的世界,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已经成熟的贵子苦瓜,正在灌浆的稻子,长势喜人的玉米,漫山遍野的茶树,这里到处都给人一种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印象。
如今的贵子,依然是两省(广东、广西)三市(罗定、信宜、岑溪)的交会点,是茂名地区最北的乡镇,也是信宜的北大门。据历史记载,贵子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称为贵子堡。“堡”在用于地名的时候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铺”,四声,是驿站的意思,如十里堡、马家堡、地窝堡机场等,都读“铺”。另一个读“捕”,三声,意指“有城墙的村镇”,我们熟知的地名“瓦窑堡”就读这个音。将这一历史地名和它的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正好从旁佐证了函口所的存在及存在的重要性。即使遗址都找不到了,我们依然会记得它。因为这是贵子镇的前世。
贵子镇的中心是一个叫“中和村”的地方。村子里遗留有好几座“石头屋”,那是瑶族人民居住过的房子。村子周围是绵延的群山,鸭兜山、将军山、大营坳、十二火灶山、五指肚……每座山都是那么险峻巍峨,每座山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和故事,它们将小小的村庄环绕成聚宝盆的模样,千年万年地守护着。绕着十二火灶山盘旋而上的榕大公路,曲折险峻得如同天路一般,拉近着这个边陲小镇与世界的距离。
调研结束后,我逮住一位常年居住在贵子镇的居民,向他打听函口所的遗址,他回答:“早已找不到了。”在我锲而不舍的询问下,他电话联系了一位他熟悉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一个大概的位置,是在某一处公路的旁边。他按了手机免提,一边听着电话,一边按电话里的提示给我认真地指了指方向。
返程途中,我们的车路过一片稻田,在一个小三岔路口,我依稀看见一个写着“函口村”的路牌,回头想确认的时候,却已经看不见了。同行的曹醒华也是贵子人,因其企业在市区,所以与我们同行回去。他告诉我,刚才路过的地方确实就是函口村,是当前贵子镇主打产业贵子苦瓜的主产地。
为什么叫函口村呢?这个名字是从函口所演变而来的吗?答案也许只有那一座座大山知道了吧。
你吃过35元一市斤的苦瓜吗?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我是在挂联贵子镇后第一次去贵子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值盛夏,正赶上贵子苦瓜上市。第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是函口村委会的村支书曾灿,曾书记告诉我们,他们村种植苦瓜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贵子镇的老人都习惯称贵子苦瓜为“函口苦瓜”,目前每斤售价已在20元至35元间,每年都供不应求。
喝过见面茶后,我们就随曾书记到了贵子苦瓜的种植基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清新喜人的绿,苦瓜的叶子是浅浅的绿色,苦瓜的绿则略显深沉一些。不管是浅浅的绿还是深沉的翠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清澈。是的,贵子苦瓜的绿,是一种清澈的绿。后来,好多自媒体在推介贵子苦瓜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绿形容为“贵子绿”,或“二十度绿”。为什么是“二十度绿”呢?曾书记告诉我们,是因为贵子镇全年的平均气温只有20摄氏度。
望着满眼深深浅浅的绿,我开玩笑地对同行的小徐老师说:“调动你作为语文老师的描写才华,描述一下如何?”徐老师走进苦瓜地里,煞有介事地远观近看了一番,很快用手机在群里打了一段文字:“外观椭圆形,瓜面纹路细密,凸起处线条圆润优美,个头小巧,瓜体通身嫩绿,色泽清新自然通透。不知味道是否真如他们所说的清凉、回甘、爽口……”
“一会儿炒一盘给你们尝尝。”一旁的曾书记笑着说。为了佐证贵子苦瓜“入口回甘”,他已经不知多少次让家里人现场清炒现摘的苦瓜。曾书记一边介绍种植基地的情况,一边随手摘了几根颜值不错的二三两重的苦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农产品。贵子苦瓜的味道之所以有明显的回甘口感,主要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函口村四周山环岭绕,蓝湖河穿村而过,气候凉爽,湿度高,村里用来灌溉田地的都是天然山泉水,清冽甘甜。这里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土地又肥沃疏松,最适宜苦瓜生长。除此之外,还有贵子苦瓜的传统种植方法和百年一脉的苦瓜种子。曾书记特别强调,贵子苦瓜每年的瓜种都是瓜农选取当批种得最好的苦瓜留种。也就是说,几百年来这里的苦瓜都是用同一款种子种植的。在函口村,人人都是种瓜能手,每一畦苦瓜地上长出的都是品质上乘的贵子苦瓜。
隔壁地里有瓜农正在采摘苦瓜,我们走过去,曾书记介绍说摘瓜的是李姨和她刚从广州回来的女儿,他向李姨隆重介绍了我们。李姨很高兴,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家从4月开始就在卖苦瓜了,已经卖了1000多斤,她这块地大约1亩上下,一季下来可以采摘4000来斤苦瓜,以每斤3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外地顾客……一旁的曾书记补充说,苦瓜的生长期在3个月左右,卖苦瓜的时间可以持续6个月,每年的4月到10月都是采摘期。一旁数学较好的陆老师估算了一下,向李姨确认她这块地的收成每年是否超过8万元。李姨说,卖得好的话不止这个数,去年就卖了10万元还多一点……
听到这些情况,我们都很激动,不停感叹着农村生活的变化。过去的农村很热闹,庄稼地里此呼彼应、人气旺盛,令人向往;现在的农村没有以前那样的人气了,但村容村貌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升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过去有过去的好,现在也有现在的好,对于外面的游子而言,都是乡愁。
“我们趁着暑假回家,其实就是为了吃上这一口新鲜的苦瓜,清脆、回甘,和别的地方的苦瓜真的不一样……”李姨的女儿从瓜地的另一头走过来,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并顺手将手中新摘的苦瓜塞到曾书记怀里说,“一会儿就炒这个给他们尝鲜吧,看看是不是跟他们平常吃到的苦瓜不一样。”
见我们只顾感叹贵子苦瓜的价格和收成,一直陪在曾书记身边的村干部小彭说,贵子苦瓜的种植条件其实是很苛刻的,就像荔枝、龙眼、三华李等水果一样,今年丰收了,明年的收成肯定会减产。贵子苦瓜种过的土地第二年不能持续种植,就算继续种苦瓜,产量也会很少。与其他的农作物相比,贵子苦瓜的产量算低的。目前,他们的基地都实行“轮种”方式,一年耕种苦瓜,一年耕种水稻。苦瓜的虫病害防治都依赖人工,如此才能保证产出的苦瓜保持绿色有机、健康无公害的高品质。“产量少、管理成本高、品种独特,是贵子苦瓜价格高涨的关键。”曾书记这样总结。于是,我们终于理解了贵子苦瓜的价格。中午,我们吃到了清脆、爽口、满嘴回甘的贵子苦瓜,但是更美的“贵子苦瓜宴”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了解整个贵子镇的产业发展状况,我们约到了贵子镇的刘军书记,午餐时曾书记又向他汇报了我们的采访情况,所以下午的采访很顺利。
我将大家想要了解的问题整理成3个,以对话的形式向刘军书记请教。第一个问题是“贵子苦瓜今年的收成如何?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刘书记略微沉吟了一下就说出了一组数字:贵子全镇今年(2024年)苦瓜种植面积约达1500亩,平均每亩产量约2000斤,年产值约4500万元,均价15至20元/斤,外销零售的也有卖到30至35元/斤。
“目前贵子原种苦瓜已获得‘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苦瓜‘信字号’包装已于7月中旬上市。”刘书记说。“真是可喜可贺!”我情不自禁地应和了一句。所谓“信字号”,信宜人的理解就是“信宜信得过的产品”。“信字号”自正式使用之日起就赚足了口碑,极具魅力。凡信宜出产的东西,无不以被“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经营为荣。钱排的三华李和大雾岭的高山云雾茶,通过“信字号”销售体系营销的产品,售价每市斤可提升3到5元不等,获得的实惠实在不小。贵子苦瓜获准使用“信字号”包装,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我们镇在今年初已动工建设集农副产品展销区和装卸区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现在,基地已进入平整土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用专项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仓库、冷库、农副产品展销区和装卸区,配套购买清洗挑拣设备、烘干机、榨汁机、真空包装机等机械……”刘书记侃侃而谈。
在土特产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贵子苦瓜“土特产”价值的重要性,对贵子苦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也越来越清醒,意识到不能停留在“卖苦瓜”的层面。每年年底的总结和年初的计划,以刘军为首的贵子镇党政领导班子,都会抛出如何挖掘贵子苦瓜的附加值、如何将苦瓜产品做成产业、如何做活贵子“土特产”文章等题目,让党员干部的脑子都转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为了贵子的发展,一切为了让贵子人民的腰包充实起来、鼓胀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研发创新出了“苦瓜薄餐”“苦瓜刺身”“苦瓜凉粉”“苦瓜糕”“苦瓜汁”等20多款苦瓜菜式。
“中午接到曾书记的电话,我就嘱咐了饭堂师傅,今晚做一个刚推出不久的‘贵子苦瓜宴’,一是请你们品尝、提出意见,二是希望你们回去后多宣传推广我们的贵子苦瓜和苦瓜宴。”说到苦瓜产品时,刘书记及时发出了邀请。我们相视一笑,每个人心底都开始充满期待。后来,同行的丽群以那次晚餐经历写的《贵子苦瓜宴》,发表在《茂名日报》的副刊和该报公众号,被广泛转发、推介。还有一位作者,在为一次晚上演出撰写的朗诵诗《亲爱的信宜》中,写出了“贵子的苦瓜宴就像满汉全席”,令人印象深刻。
面对越来越多的商业机遇,扩种是贵子苦瓜迫在眉睫的发展选项。因为仅靠销售农产品,并不能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因此,深挖苦瓜附加值,将苦瓜真正建成产业,是贵子接下来的“大动作”。“我们的发展定位是‘绿美贵子,苦瓜小镇’,当前正在加快构建苦瓜产业体系,让贵子苦瓜的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看着刘书记对贵子苦瓜的介绍已经差不多了,我在同伴的提示下及时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贵子除了苦瓜还有哪些其他发展势头较好的农产品正在带动农户致富?思维敏捷的刘书记马上将话题转移到了贵子镇的整体发展。信宜,曾经是广东省的茶叶重镇,自明末清初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信宜的茶叶产量在全省茶叶产量的占比都超过了百分之十。贵子镇的山海拔都很高,常年云雾环绕,非常适合茶叶生长,所以在重点发展贵子苦瓜产业的同时,他们一直在推动传统茶叶产业的发展。以两个茶场为“龙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平民、秋风根、中和、中伙、托盘垌等村的群众种植茶叶,目前已种植超过1000亩,平均售价在300元/斤以上。除了苦瓜和茶叶,他们还因地制宜发展坚果种植产业和林下经济,秋风根村经济联合社成立强村公司,与信宜市某种植有限公司合作,重点打造300亩示范性坚果生态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158亩标准化坚果种植。截至今年6月底,全镇坚果种植培养面积达600亩,预计明年有望达到1000亩以上种植面积。同时他们还谋划选取合适的低杆植物例如南药、南瓜等,充分的发挥林地资源经济效益,目前在林下种植有“银栗”南瓜14000多棵……
时间在我们的畅谈中一点点流逝,走出刘书记的办公室时,外面已是夕阳西下,一股山野气息迎面扑来。极目远眺,只见青山环抱的田野上,成片的庄稼地里、山坡上,种的都是一排排苦瓜,那是贵子镇的“富民瓜”。原来,为解决用地难的问题,很多农民已经将苦瓜种到山上去了……
我一直相信,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命运。而在贵子镇,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苦瓜的命运。长在贵子的苦瓜,有着跟别处苦瓜不一样的命运——它正在帮助发现了自己价值的贵子人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而贵子人民,就这样靠着苦瓜,闯出了独属于他们的新天地。贵子苦瓜产业的持续发展,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乡村振兴具体而成功的实践。我们真心期望,贵子的明天会慢慢的富饶,贵子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我第三个问题是“落户贵子的‘国家工程’对当地有哪些积极影响”,由于时间关系,刘书记只是简单地透露了“贵子支洞”即将贯通的消息,其余的没有来得及多说。这里的“国家工程”,指的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的6号支洞设址在贵子镇中和村,就是刘书记说的“贵子支洞”。
水是人类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资源。我国很看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毛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构想,到习一再强调的“水资源配置”问题,一系列围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一个个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国家工程相继上马。其中,与整个粤西地区紧密关联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就是中央确定建设的战略性重大工程。
2022年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仪式在贵子召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规划输水线亿立方米,工程由1条干线亿元,该工程也是广东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贵子支洞位于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于2022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是环北广东工程的先行建设项目,是整个工程的“棋眼”。
我们一行到达工程建设指挥部前面的广场时,迎接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们按我们报过来的人数,准备好了进入安全通道前要穿的印有公司标志的黄色反光马甲、白色安全帽和瓶装水。我们按要求穿戴整齐才进入安全通道,通道的一边是长长的工程简介展板,公司粤西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杰一为我们介绍工程整体规划及进展情况,然后由工程安全负责人陈伟陪同我们参观。沿着“贵子隧通路”拾级而上,台阶的最上面就是贵子支洞的洞口。
洞口没有人,陈伟告诉我们,贵子支洞是连接云开山隧洞日后施工作业的交通隧洞,隧洞全长1868米,最大埋深约910米,是迄今为止广东埋深最大的输水隧洞,也是整个工程的先行建设项目,目前已按既定计划基本完成施工。贵子支洞顺利贯通,将为整个工程快速推进奠定良好基础。我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展开联想,想象这项工程的艰巨。好半晌,同行的负责写通讯稿的秋花才说了“愚公移山”四个字,说她能想到的就是这四个字。我的心中也莫名生出无限感慨,既感慨党和国家心系民族千秋福祉的伟大情怀,又感慨新时代水利人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
按照规划,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总建设周期是8年,仅贵子支洞的建设就用了2年,还有6年的时间才有望建成通水。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也将是水利人漫长的坚守与坚持。
从支洞口往回走的途中,我再次问起这项“国家工程”对当地的影响。刘军书记说工程自开工建设大会召开以来,每天都有100多名工人在项目部生产生活,工人的各项消费带动,有效支持了当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支洞工程目前已完成,下一步主洞开工后还将有300多名工人来到这里生产生活。同时,他们镇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的契机,开展中和村社湾自然村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吸引来信宜的游客到环北项目部参观打卡,借此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总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在贵子动工建设,不仅为贵子农副产品的销售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也必将为贵子镇各方面总实力的提升包括人文环境方面的提升,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又要离开了,望着眼前巍峨绵延的群山,我仿佛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没有水资源问题困扰的明天。安全、祥和且幸福,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京ICP备16044554号京公网安备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15层 联系方式 邮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上一篇:瞄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 山东企业布局“第二曲线”